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知识传播,带你了解什么是百科

时间:2023-08-20 02:36:09编辑:小陈

我国百科全书研究专家金常政认为:“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,这一点现在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了,因为用最基本、最起码的条件,即概括当时已有的全面知识和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来说,类书作为古代百科全书是当之无愧的。”以此来说,我国百科全书的这一知识传播阶段,从最古老的《尔雅》开端相传始于西周时期)直到清朝末年现代百科全书的传入,可以说是渊源留长。就官方的知识传播体系而言,官修类书知识传播的目的主要是整理图书而非知识,特别是儒家经集的汇总,作为宣扬帝王的“文治武功”的工具,同时由于官修类书的体例过于庞大,并且此阶段我国的印刷技术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,因此是不可能进行广泛的知识传播的。一般认为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不所主持编撰的《皇览》是我国类书之始,其后南北朝是我国类书的第一个兴盛期,如北齐官修类书《修文殿御览》。唐宋时期又是我国类书发展的一个繁盛时代,如唐代四大类书《北堂书纱》、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初学记》和《白氏六帖》,《太平御览》则是宋代类书极盛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。明代则出版了被誉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的《永乐大典》,而清代官修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编纂水平和实际作用则更高于以往的任何类书,为我国古代官修类书画上了句号。

从民间的知识传播体系而言,唐宋以后除了官修的类书充塞秘阁之外,民间书坊私修私刻的类书也层出不穷,如《事文类聚》、《翰墨大全》之类于民间大量流传。然而,限于有限的出版传播活动,民间书坊出版的类书的价值主要还是在于是文人学士“弓经据典”的依据,特别是唐宋以后科举取士制度的日益完备,类书更是成为文士们谋取功名的工具。学者方师铎就认为,类书的唯一用途,就在供词章家猎取辞藻之用;至于“古籍失亡,十不存一;遗闻旧事,往往赖此以传。”那只不过是它的意外用途而己。

同时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,民间还出现了《事林广记》、《万宝全书》等以日常实用类知识为主的日用百科全书类型的知识传播活动。此类知识传播以明清时代在民间广为流传的《万宝全书》为代表,作为民间最通行的日用常识性知识,其“家用参考,包罗万象,识者扼要杂辑典籍,会合方士游谈、佛道谶语、文人戏墨、道闻俚说,编辑成家用参考,辑成无事不备之杂志”,广为传布。此外除却以上所述“正宗的类书”之外,我国古代知识传播活动中,还存在着大量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辞书典籍,此类书籍多采用“字典式的”依韵编录的方法,其知识流传广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正宗类书,因此同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此类的代表如《康熙字典》,它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收字最多、规模最大、价值最高、影响最广的大型汉语字典,在我国辞书编纂史具重大意义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其相关版本在短期内创造过十万册的发行记录,并很早就流传到国外,就此可见其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。

上一篇:小学百科知识汇总

下一篇:小升初不可不知的30道百科知识,你家孩子知道几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