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花黄也称花子,是古代妇女脸部的装饰品。用黄粉画或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,或在额上涂点黄色。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,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。它是用彩色光纸、绸罗、云母片、蝉翼、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,染成金黄、霁红或翠绿等色,剪作花、鸟、鱼等形,粘贴于额头、酒靥、嘴角、鬓边等处。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、色状不同,又有“折枝花子”、“花油花子”、“花胜”、“罗胜”、“花靥”、“眉翠”、“翠钿”、“金钿”等名目。与花黄相近的额饰还有花钿。
上一篇:人生有多少天
下一篇:亲密的近义词
相关文章
五大家族
07月09日
一个对时
令字旁的字
王是独体字吗
葵水是什么意思
古代美人计
07月08日
最新文章
禅让制
502报错
年轻的婶子
巍宝山景点介绍
蕾丝礼服
上皮细胞
热门文章
菠萝的好处与坏处
庚辰年是什么命
北京中轴线
鲤鱼跳龙门的故事
草莓种植季节
轻解罗裳